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油荒只是现象,垄断才是问题

朱达志

正在多个省市肆虐的“柴油荒”不仅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经济参考报》记者15日从多家市场机构获悉,柴油批发价格继续维持在8000多元一吨的价位,部分偏僻地区的销售价格甚至接近10000元,批发与零售价格之间的“倒挂”更加恶化。

另有报道披露,截至11月8日,柴油批发均价达7765元/吨,而全国最高零售价均价7480元/吨。这意味着,加油站每卖一吨柴油,平均要亏285元。批零倒挂,越卖越亏,谁还会傻乎乎地卖柴油?没油的加油站当然没的卖,有油的加油站当然只想囤。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倒挂现象?

说来是个老问题了。目前的政策是,炼油厂的成品油出厂价和加油站的零售价,均需按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最高限价执行。但从炼油厂到加油站这个中间环节,批发价则放开由市场来定。于是有媒体报道说,此次柴油荒的成因,疑似有中间商在大量囤油。中间商为什么要囤油?那是因为柴油价格有大幅上涨的预期。而预期何在?有证券行业分析师说,是因为国际原油价格看涨,市场上的资金又相当丰裕。

其实,大部分中间商不一定都像分析师那般目光如炬,站得高看得远。因为在他们眼前,有两座巍峨大山挡住了他们的视线,那就是中石化和中石油的高大身影。两大油企尤其是中石化所属炼油厂,有充足的理由囤积他们的产品。随着美元不断走低,全球货币超发几近失控,热钱四处流窜,国际原油从最低每桶70美元出头,涨到了11月9日的87美元以上,涨幅约18%。而按照我们中国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才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开玩笑啊!一边是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一边是“22个工作日”之限,在石油国际依存度超过50%的中国,即便是中石化和中石油这样的巨无霸,也只能望洋兴叹!这个22个工作日时限,使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严重滞后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你能指望大炼厂不限产、囤油以倒逼发改委上调油价?

有人说,中石化、中石油垄断中国成品油市场,利用《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的“22个工作日”之限,在国际石油价格大降时拒不降价,赚得盆满钵满;那么,既然你享受了垄断的好处,就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柴油紧张时开足马力生产,加大市场供应,缓解并消除油荒现象。我认为这样的诉求太过天真。且不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两大石油公司作为市场法人,它们也有钻政策空子的权利。再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原材料成本增加,倘若按照眼下在的国内批发价格出售成品柴油,中石化和中石油也会跟加油站一样越卖越亏。在这样的情形下,你能指望石油巨头做活雷锋吗?

有报道指出,中国的炼油产能其实是过剩的。截至2009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4.77亿吨,居世界第二。一边是柴油大量库存,一边是“油荒”遍布神州,这样的局面若再持续下去,不光会严重影响生产和物流,严重影响民众生活;由此所造成的物价联动上涨、通货膨胀加剧,对社会稳定乃至政治稳定的影响,必然更为严重。该是对石油行业的价格管制和垄断体制大动干戈的时候了!

话题:



0

推荐

朱达志

朱达志

255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时事评论员 zhudazhi@vip.163.com weibo.com/zhudazhi 微信 zhudazhi028 公号 dlnmzdz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