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卫生部部长陈竺3日在上海表示,要解决让群众“看得起病”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筹资水平,同时必须改革当前医院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严重弊病,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陈竺将中国多年来形成的医疗卫生领域乱象,归结为医疗机构实施的按项目付费、药品加成等“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他说:这种机制不仅落后,更构成对医务人员的腐蚀,鼓励医院以创收为导向,造成药价虚高、诱导服务、医患关系紧张、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在这样的补偿机制下,公立医院无力控费用;应借鉴和开展按病种付费等改革探索,优化质量、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控制费用。

平心而论,陈竺此说有一定道理,所反映的情况也是事实。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样的言辞毫无新意,换言之并没有找到造成医卫领域乱象的根本原因。所谓补偿机制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如果不是因为医疗卫生资源和公立大医院经营的双重垄断,所谓补偿机制根本就不可能产生。是的,补偿机制造成医疗腐败、医患紧张、看病贵看病难等等现象,但是破除补偿机制,却不是连篇累牍的讲话、无数次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问题。俗话说,不破不立。但是在医改的问题上,我认为这句话要倒过来说:市场机制不立,补偿机制难破。

医疗领域怪象大家都感同身受。但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无论官方还是在民间,都远没有达成共识。前些年,专家学者们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医改不成功缘于过度市场化,看病难看病贵缘于医院追求暴利。近来这样的论调似乎少了一些,但民间人士却早已被他们忽悠得找不北,那些似是而非的说辞依然相当受欢迎,而且不但迎合了普通民众的心理,更暗合了强势利益集团的主张——借此打压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存环境,正中了公立大医院既得利益者的下怀。

在医改问题上,很多人并没弄清楚医疗卫生的资源分配和医疗机构的资本配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实际上,这些年来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最大失误,并不是出在医疗机构的商业化经营方式及资本市场化配置上,而是缘于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些公共品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合理。简单地说,优质资源全部集中到了公立大医院,民间小医院小诊所没法跟它们进行实质性的竞争,它们不搞“补偿机制”才怪!

其实,陈竺在讲话中也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虽然只是轻描淡写。陈竺表示,未来医疗机构改革中应该为民营医院留出空间。201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私立医院数量已超过7000所,占医疗机构总量的30%,但民营医院床位数只占总床位数的11%。这样的规模说实话确实太小了。这么大个国家,十多亿人口,才区区7000所私立医院——而这7000所私立医院在资本、规模、技术、政策上,又抵得上几家声名远播的公立大医院?

若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看问题,那么,未来医疗机构改革就不是“为民营医院留出空间”的问题,而是应该放手让民间办医院,放手让民间资本收购公立医院——公立的医疗机构只有在提供国民基本卫生保障和社区免费医疗服务上才有市场,才能发挥它的正面作用。确保公民基本卫生保障真的不需要靠办公立医院去实现,政府把医疗资源这个公共品分配好就行了,把“医疗券”发给民众就行了,让他们自己去市场货比三家选购医疗服务。

晶报 http://jb.sznews.com/html/2011-07/05/content_1646114.htm

话题:



0

推荐

朱达志

朱达志

255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时事评论员 zhudazhi@vip.163.com weibo.com/zhudazhi 微信 zhudazhi028 公号 dlnmzdz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