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宜居才是现代城市的底色
 
2015年12月24日 京华时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朱达志
 
时隔37年,中央重启城市工作会议。而这次会议的名称更有明显的变化——1978年叫“全国城市工作会议”,这一次则升格成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既然叫“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规格更高自不待言,七位常委全体出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本月20至21日在京召开的这次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实际上为此次城市工作会议确定了一个基调:以人为本。
 
当然,以人为本做好城市工作,绝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和措施。这方面,会议有不少重点涉及: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我以为,尤其是这个“宜居性”,道破了现代城市的根本属性。从历史来看,不宜居的城市终归是要败落乃至毁灭的,不管它们曾经多么辉煌宏大,比如沙漠中那些失落的古代城郭,就曾是人类历史上某些伟大文明的承载体。
 
现在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庞大,功能越来越完善,人口越来越密集,资源越来越集中。这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机会及便利;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难以忍受的不便与烦恼。所谓城市病,即是指城市由于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又处置不当所形成的种种弊端。这其中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宜居性丧失。
 
不宜居的表现,首先是环境污染,然后是交通不畅,再就是住房困难,还有就业、上学、看病、安全、娱乐、休闲等等方面的不便、不能、不爽。这些问题,在不同地区或城市表现有别、侧重不一、症状多样,但基本上大同小异。比如,雾霾锁城高楼消失,道路拥堵变身停车场,安全事故突然袭来,“重面子轻里子”让市民屡屡“看海”……这哪里是城市的模样,都跟电影里的末日景象差不多了,又何谈“宜居”?
 
也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做好城市工作,就是要顺乎自然、科学规划、改善生态、统筹管理,使城市真正成为人们自由聚合的风水宝地,而不是束缚自身发展的物化躯壳。一句话,通过制度优化和政策完善,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求,让我们的城市回归宜居属性,并且越来越宜居,这才是我们今天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目的。
 
原文链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5-12/24/content_266137.htm​
话题:



0

推荐

朱达志

朱达志

255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时事评论员 zhudazhi@vip.163.com weibo.com/zhudazhi 微信 zhudazhi028 公号 dlnmzdz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