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减缓的通胀压力让相关价格监管部门频频出手,控制通胀措施已由货币、财政政策手段进一步演化到“窗口指导”式的行业管控,有分析人士称,防通胀已现综合治理之势。5月12日,上海证券报披露,继连续约谈方便面、酒类企业负责人后,为继续缓解通胀压力,国家发改委日前发文,要求各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直接对行业协会开展沟通交流,预防和制止行业协会组织经营者达成价格垄断协议的行为。
所谓价格垄断协议,就是我们常说的价格同盟。早在今年年初,发改委就曾通报,浙江省富阳市造纸行业协会先后五次组织协会二十余家常务理事单位召开相关行业会议,共同协商包装用白板纸出厂价格,累积上调价格700-850元/吨不等。前段时间,关于日化品“扎堆涨价”的消息也曾引起各方关注,其行为也被解读为“涉嫌价格同盟”。其实,这样的判断是经不起推敲的。严格说来,所谓价格同盟即发改委所说的“价格垄断协议”,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短命的,不攻自破的。
从博弈论的原理看,当“价格同盟”形成以后,所有参与同盟的企业都将面临一个诱惑:如果及时利用其他商家维持高价的机会而降低价格,就会迅速增加销量,并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增加的销量完全可以弥补其价格下降所造成的利润损失。在所谓“囚徒困境”模型中,两个囚犯因为被彼此隔开,而不能商定最优策略。其实价格同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即使众商家可以面对面商谈,但由于无法实现彼此间的充分信任,它们实际上也相当于处在被“隔开”的境地。所以说,民间发起的价格同盟是不可能真正形成的。
若要真正形成所谓的价格垄断协议,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政府出面以强制力达成并维持价格同盟,因为在政府的强力作用下,众商家可以不用担心他人偷偷降价。而这样的“价格垄断协议”实际上成不存在呢?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的,那就是政府给行政垄断企业制定的价格策略和政策——换言之,政府对行政性垄断行业所制定的价格管制政策,实际上才是一种牢不可破的“价格同盟”。
这样看来,真正需要反对的,不是民间的“价格垄断协议”游戏行为,而是行政垄断对通胀压力的变本加厉。要真正形成“防通胀综合治理之势”,有关部门首当其冲的任务,是要痛下决心壮士断臂,尽快打破行政垄断,放开水、电、气、油等资源品市场,对近期以物价持续上涨为主要标志的通胀进行釜底抽薪。
另一方面,缓解通胀压力,还得靠减税。民众的税负降低了,才有能力消费,从而将通胀消弭于无形。但是,现阶段民众的税负却非常高,5月9日,经济参考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央财经大学报告称,我国税负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而且,从财政支出角度看,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着一些不对称。现在大家都把眼睛盯在个税上,然而大量附加在商品中的名目繁多的间接税,却高得离谱,且鲜为人知。因此,要鼓励民众消费,缓解通胀压力,还必须在减税上痛下决心。
5月13日 深圳晶报 朱达志专栏 http://jb.sznews.com/html/2011-05/13/content_1566738.htm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