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社科院对网络舆论太讲辩证法了

朱达志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蓝皮书。该蓝皮书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且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

如果读者仅仅读到这里,一定会为中国社科院的这两个机构击节叫好,甚至还会萌动上北京去送锦旗的念头也未可知。但是且慢。报道说,蓝皮书对最近13年中国210起重大网络舆论事件进行分析后发现,网络舆论最关注的是政府官员的执政问题与民生问题。这些问题常牵涉到普通百姓的敏感神经,稍有不公,就易引起群情激愤,形成网络暴力。警民对抗、房屋拆迁问题,是最容易引起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与热点。警民对抗与房屋拆迁问题在整个网络舆论事件中有扩大发展的趋势,对政府与警察的公信力和形象产生了消极影响。

社科院这两个机构真是太熟稔辩证法之道了。一方面说网络舆论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而且还成了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尽管它们给主流打了引号,意思是说这主流并不正宗,真正的主流还是它们自己);另一方面,又提到什么“网络暴力”,又指称敏感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对政府与警察的公信力和形象产生了“消极影响”。这样的指责实在站不住脚。

所谓网络暴力,我不知道这个概念是谁发明的。那些层出不穷的贪腐事件、践踏法制的侵害事件、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以及其他无法归类的形形色色匪夷所思的“罗生门”事件,手无寸铁的网民们对之心急如焚、忧心忡忡,或怒火中烧、群情激愤,但是他们并没有散步静坐、扯旗呐喊、妨碍公务,只是上网表达一点当下心情,呼吁青天大老爷们为民做主,按该蓝皮书的说法就是“推动政府解决问题”,怎么就变成“网络暴力”了呢?再说,如今有关方面对网络的管理要多科学有多科学,手段先进得很,怎么可能让“网络暴力”茁壮成长变为现实?

而那些警民对抗、房屋强拆等等现象和问题,确实很容易成为网络舆论的关注焦点与热点。但是,究竟是公权伤害民生甚至伤及公民生命和合法财产安全之类恶劣事件,对政府与警察的公信力和形象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是由此所引发的网络舆情关注及批评、鞭挞、谴责、呼吁等等,对政府与警察的公信力和形象产生了消极影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社科院搞科研,讲究辩证之法是可以的,但也不能本末倒置啊!

蓝皮书还还说,微博在新闻舆论传播、组织动员方面功能强大,但是,商业营销与媒介过度消费导致了微博的“虚热”,因此要理性对待微博,让微博真正成为“好东西”。这话更让人莫名其妙,听上去好像是白发苍髯的中医师在对手握柳叶刀的外科医生谆谆教导。热就热,冷就冷,“虚热”一说很无聊。你还不如干脆建议当局让微博“冷”下去,就像某些网站那样对帖子逐条审查,只放真正的“好东西”出来。不要如此虚伪好不好?

(刊于7月14日晶报)

话题:



0

推荐

朱达志

朱达志

255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时事评论员 zhudazhi@vip.163.com weibo.com/zhudazhi 微信 zhudazhi028 公号 dlnmzdz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