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环球时报最近有点纠结,价值观似乎有些错乱。也许它自己也觉察到了这一点,近日好像又回到它的“主流价值观”上了。8月3日,环球时报发表一篇文章,称外媒评中国人生活节奏加快,焦急已成为社会心态。

光看标题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中国这些年来各个方面的“快”,有目共睹。外媒的评论,积极地看,也算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快是好事,但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的,健康也要受损——不管是之于社会,还是人。这些年国家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说实话,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但许多令人痛心和不安,引发社会极大震荡的事件、现象和矛盾,也是“快”出来的。这些问题和矛盾不赶“快”解决,和谐社会建设恐欲速而不达。

但是环球时报却不这样认为。它引用日本大阪大学一名经济学教授的话说,那些主张中国应当放缓发展节奏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有失偏颇,因为这不是慢下来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能把个别行业的问题视为整体社会发展速度有问题。毕竟在中国各方面建设及国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巨大差距的时候,中国社会保持快速增长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这一段极具中国主流话语特色的叙述,没有加引号,没有标出处,更没有披露那位大阪大学经济学家的尊姓大名,很令人生疑。这段话从它的语言架构上看,倒很像是出自中国教授或者教授级高级记者之口。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7月28日载文称,中国人开始反思他们对于“快”概念的崇拜。事实上,快节奏以及强调“快”成为一些中国人现代生活的标志。中国人当下都热衷赶时间,到处都需要快节奏:手机在响,电话在催;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要特快专递;拍照要立等可取;坐车选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做事最好名利双收;理财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还要有现房现车。一些中国人总是风风火火,把每一天都当作打仗来过。他们认为快生活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担心这个机会不抓住,就会被社会抛离,抓到手的才是硬道理。但扪心自问:忙碌中的你,有没有迷失生活方向。

这样的描述多少有些夸张,但说实话当代中国都市人谁又没有类似切身体验呢?“为什么焦急和不耐烦成为中国人社会心态?”其实《侨报》7月26日的一篇文章分析得很好,这是由于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反而加重人们心中的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可以快就绝不能慢。想想这是多么令人恐怖的事。房价涨那么快你能不心慌吗?那个地方新开了一个楼盘,那么多“优惠”条件你不去抢被人抢光了怎么办?钱存在银行里天天贬值,不拿去炒股买房甚至放贷,你寝食能安吗?CPI嗖嗖嗖地往上窜,你不抓紧时间挣钱跟物价赛跑迎头赶上,行吗?

别忘了日本“高度成长期”过后经济突然“失速”,给日本人带来的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失衡;而日本当年追逐速度的雄心壮志不一定赛过我们。别忘了GDP的增长甚至经济发展本事并不是目的;发展对于不发展及衰退来说是硬道理,而对于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而言,经济发展就得让位于社会发展,GDP就得让位于幸福指数——因为归根结底,人的自由发展和民众的福祉才是真正的硬道理,才是一切工作的终极目的。

朱达志 晶报8月4日发表时有删节

话题:



0

推荐

朱达志

朱达志

255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时事评论员 zhudazhi@vip.163.com weibo.com/zhudazhi 微信 zhudazhi028 公号 dlnmzdz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