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青年报一篇报道的定义,如今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煎饼人”——随着各种信息渠道的发展,许多人不再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而是让自己的关注点浅浅地散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如煎饼一样薄而大,这样的人即所谓“煎饼人”,如谚语所说,“门门通,门门松”。
该报道披露,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6%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多是一知半解的“煎饼人”,而27.7%的人则承认自己就是“煎饼人”。有人认为,是社会在默默地驯化年轻人成为“煎饼人”,现在“什么都知道一点儿”的人才吃得开。而从报道的口吻看,“煎饼人”显然是个贬义词。
可是,“什么都知道一点儿”,有何不好?“吃得开”,又算什么错?凭着“什么都知道一点儿”而吃得开,总比靠权力通吃来得正。我倒不是抬杠,实际上当今社会固然存在不少“煎饼人”,但更多的却是缺乏通识的“薯条人”和“旺仔小馒头人”——有一些专业知识,甚至还具备一定的深度,但知识面却窄得只剩一块“立锥之地”。当然,不可否认我们这个社会也应该不乏“面包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且文理皆修。但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报道将“煎饼人”增多归结为“各种信息渠道的发展”,让“许多人不再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这说法其实有些本末倒置。显然,信息渠道的拓展,既为“煎饼人”的脱颖而出创造了便利条件,也为大量的专才和通才打开了通往知识海洋的便利之门。信息技术说白了只是一个工具,当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所以的人来说都是好事,不仅仅是“一知半解的‘煎饼人’”的福利。
前段时间在英国旅行,负责接待我们的司机兼导游是在英国工作多年的中国籍年轻人,他把我们带到泰晤士河边的那幢著名的建筑前,告诉我们:“英国议会大厦很大,包括上院、中院和下院……”,跌了一地的眼镜。他讲得很认真,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么一位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又在英国工作多年的人,知识面如此之窄,“黄腔”开得如此之大,你能怪当今的信息渠道太宽吗?
笔者以前在一家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当年的老同学中还有不少在从事老本行,他们自称“土木人”。我跟这些“土木人”老同学偶尔也会聚一聚,或者在QQ群里搭点讪。跟他们对话经常会令你神经崩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中的很多人既“反智”又自负,孤陋寡闻还自以为是,严重缺乏常识,甚至包括建筑美学以及相关的绘画、音乐常识。
报道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54.1%的人首选“人们越来越浮躁,很少深入读书思考”;53.9%的人认为原因是“各种信息渠道发达,获得答案方便快捷”;46.7%的人指出源于“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独立和深度思考能力”……其实,我所知晓的那些“薯条人”和“旺仔小馒头人”,很多根本不上网(Q聊和电游不算)也不读书,“各种信息渠道的发展”跟他们几乎无关。这才是最可怕也最悲哀的。
5月16日深圳晶报:http://jb.sznews.com/html/2012-05/16/content_2044276.htm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