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5·12大地震后,香港援建(含教联会申请特区政府“支援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信托基金”拨款200万港元、教联会捐款约165万元人民币、绵阳市教育局筹集270万元人民币)的绵阳紫荆民族中学,近日被曝已被拆迁,当地政府目前面临舆论的普遍指责。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支援四川重建小组组长麦齐光5月21日向记者表示,绵阳紫荆民族中学与当地城区的其他发展项目出现征地、用地不协调问题,特区政府正与四川方面商讨处理办法,包括考虑要求收回由政府捐出的200万元。对此表态,网民亦有诟病。有人说,如果港府实在不放过,绵阳勒紧裤带还它就是了,7000万元人民币(当地拟新建学校的投资)都出去了,何必惋惜200万元呢!

实际上,网友的批评,大多直接或间接地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2010年3月底才投入使用的学校,一年后就开始拆,实在是太浪费了。花7000万元巨资新建的学校,又能幸免几年呢?当初的决策如此随意,谁该为此承担责任?二是,绵阳当地在这个问题上,跟香港特区政府缺乏沟通。其实香港官方也并不一定就在乎那200万港币,它要的是一个靠谱的说法。

仔细考量,其实四川绵阳方面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很“委屈”的。紫荆民族中学地处闹市区,地域狭窄,加之“绵阳师院西校区旧城改造,使本来就不具备办学条件的绵阳紫荆民族中学,又遭受噪音、尘土干扰,师生怨声载道……”搬迁似乎很有民意基础。而新校区,据香港教联会主席黄均瑜转述“比原来大10倍”,且投资亦超过原先的10倍,更何况新校区仍保留“紫荆”名号……

香港特区政府的不理解,绵阳市政府的委屈,其中缘由,除了沟通方面存在欠缺外,最主要的因素恐怕还在于文化差异——包括制度文化差异根深蒂固。黄均瑜说,当时与绵阳方面签订的协议很简单,没想得那么详细。“按照香港的做法,土地性质一旦规定为学校用地,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当时并未详细考察学校用地的产权情况。”

问题就出在这儿。港澳台地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土地的性质跟我们不一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差异倒还在其次)。我们的城市土地属于“国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想动就动;我们的政府是大政府,擅于也习惯于搞“城市规划”,喜欢凯恩斯那一套,从心底里服膺他的“挖坑理论”,相信政府主导的基本建设有助于经济发展和走出危机。香港那帮人哪里知道这些“国情”?

至于区区几百万元搞一个“过渡性质”的学校,用了一年就开拆,再花7000万元去建一所新的,这样的大手笔,也只有财大气粗的内地地方政府做得到。香港特区政府哪有如此大的气魄?它用哪怕一分钱,也要代议机构点头。这也不难理解,它声称要讨回那笔200万元港币了,因为要面对立法会和香港民意的咨询,不是那么容易过关的。

事情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只有希望香港和绵阳两地政府相互理解、加强沟通、妥善处理了。相信区区200万元对绵阳市来说,绝对只是小菜一碟。但如果因此而寒了香港民众的心,加深了两地民众之间的误会和隔膜,问题就大了。

晶报发表时有删改:http://jb.sznews.com/html/2012-05/23/content_2053649.htm

话题:



0

推荐

朱达志

朱达志

255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时事评论员 zhudazhi@vip.163.com weibo.com/zhudazhi 微信 zhudazhi028 公号 dlnmzdz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