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从业人员最近比较烦。上月中旬,央行制定并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即将于9月1日起施行。通俗地说,该办法给第三方支付公司设置了一道门槛,今后,顺利跨过门槛(即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企业将获得合法的支付业务经营地位,留在门槛外的民间支付组织就要歇菜了。这其实是好事。对那些信誉度高,经营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第三方支付知名企业(譬如支付宝)而言,更是大好事,因为此举无异于政府出面帮它们“清理门户”,“消灭”竞争者。
也就是说,像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大公司,获得正式的经营许可之可能性相当大,其从业者是没理由烦的。但他们现在为什么也烦呢?日前有报道说,近段时间接连曝出第三方支付染“赌”、染“黄”事件,有舆论指责第三方支付与黄赌毒沆瀣一气、助纣为虐。在第三方支付牌照即将发放前夕,这一动向给该行业带来了巨大震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媒体以偏概全、胡乱联系、似是而非、不负责任的说法和指责,将第三方支付“妖魔化”了。
相关报道说,近期公安部门破获的多起黄赌毒案件中,人们都发现了第三方支付的身影。6月21日,公安部披露的江苏苏州“乐天堂”开设赌场案,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的工作人员梅某与境外赌博集团勾结,协助境外赌博集团流转资金30余亿元。此前湖北破获了一个特大网络组织淫秽表演案,一些注册会员也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给淫秽网站付款。世界杯期间,各地传出的网络赌球案中,第三方支付工具也频繁被犯罪分子利用。把个别公司和个别从业者的个别行为,跟整个行业联系到一起,把工具和犯罪等同起来,这让那些清白的公司和从业者“很受伤”,他们担心,政府会以此为借口全面打压民间支付业,为央行自己的超级支付平台一统江湖“祭旗”。
或许,这样的担忧有些反应过度。最近几年,第三方支付业可以说获得了长足发展。互联网咨询机构“易观国际”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达5808.4亿元。今年一季度,单季交易规模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第三方支付在带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未来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转型,金融改革的推进,也离不开第三方支付的贡献和参与。因此,政府不可能全面“封杀”第三方支付。
但类似的担忧又不能说毫无道理。首先,在金融危机期间“救市”语境之下所出现的国进民退现实,令民间第三方支付组织对行政权力每每不经意暴露出来的管制冲动和垄断思维,心有余悸。其次,第三方支付一旦做大,无疑会跟银行争抢网上支付生意,后者担心养虎为患,可能会千方百计影响行政决策,打压民间支付的生存空间;同时推出并做大做强银行自己的超级支付平台。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民间金融的异军突起,既是市场经济语境下的应然产物,也是金融改革的推动力量和题中应有之义。设置准入许可,规范民间支付业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但对其“妖魔化”则大可不必,也有违国家基本方针。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