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有如毒药的“政治猜想”
 
朱达志
 
 
一年前,我综合海内外各方面真真假假的信息,再加上对人性的较深刻认识(不为尊者讳,人性是普遍的),得出康师傅方便面必将倒台的结论,在某微信群里和大家探讨,得到了该群相当多数人的讪笑、奚落甚至攻击。有人嗤之以鼻,断言我捕风捉影热衷阴谋论;有人刚愎自用,认定毛邓以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有人居高临下,嘲笑在下头脑简单思维低级。
 
2014年7月29日18时,那个消息终于让所有的尘埃得以落定。然而,我却失去了谈论此事的所有兴趣。其实,当初在群中抛出那个话题,也并非因为在下天性八卦无聊,实在是缘于某些方面的担忧甚至焦虑。不管现在的结局和将来的走向如何,我相信自己当初的忧虑不无道理。至于究竟忧虑些什么,还是不说了罢,免得再次遭人诟病,似乎真以为千夫诺诺,一士谔谔了。
 
但是,观这两三天的话语场,说千夫之诺诺,却是一点也没夸张。7月30日,我在新浪微博上说了几句话,同时转贴到了上述微信群。那几句话是:1,今天的纸媒评论,草草浏览了一下,乏善可陈。不好写,不如不写。为什么一定要捧场?2,今天的微博,看了几条,不想看了。各种撇清,各种贴金,各种恶心。
 
对纸媒评论的失望,主要是指南北两家系出同门的著名报纸。它们当天的社论,实在是浪费资源,只可给负分。与其言不由衷,与其重复废话,与其事后诸葛,不如紧闭双唇,这样还显得你们有点骨气——为什么一定要吃力不讨好地去刻意配合奉迎呢?一时不说话就不能彰显你们的大报风范了?就此而言,我们成都商报等媒体对此话题一言不发,虽广受诟病,倒也保持了一点尊严。
 
至于“撇清”与“贴金”就不多说了,司马南之流的名字,真的是提都不想提。“恶心”,则主要是指另外一些媒体及其微信公号和新闻客户端。比如北青报首席评论员蔡方华先生,7月30日一早,就贴出了他针对此事的首篇评论《周永康落马:从暗号到信号》,其最后一段如是道之:
 
“你如果问我,是不是因为周永康落马这件事,对习近平有特别强烈的好感?我会抬头以45度角仰望星空,代表亚洲,不,代表人民,不,代表自己回答说:是的!”
 
据蔡先生自己说,该文在微信上的阅读量超过26万,“堪称当日全微信平台最热门的文章,没有之一”。是否真的“最热门”且不说,那“45度角”究竟带来了多少为骂而转的“热度”,其实也是很难估量的。
 
蔡先生的第二篇大作,于7月31日横空出世。比起第一篇,这篇更是石破天惊,单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它的不同凡响——《“后周时代”的九大政治猜想》。我的朋友马少华先生对此评论道:方华此文,揣摩官方的行事节奏和叙事策略。我愿意他猜得准。但也觉得未免乐观。对周案作为历史节点的地位评价可能过高。少华说得很有道理。不过稍后,少华又撰文肯定该文的“叙事策略”,说蔡先生并不是在猜测,而只是在表达期望,没什么准不准的。
 
问题是,他那些期望实在是太缺乏现实基础,不是一般的空洞无物。譬如其第一大“政治猜想”:“官员吃喝嫖赌的时代彻底过去了”。这明显已属“实然判断”,无论如何已不是在表达期望了。而这样的实然判断,又实在是荒谬得很。其他八大猜想,无一不是如此,有兴趣者可以搜来看看自己判断。
 
然而我对蔡文的诟病,并不主要于此,而在于这类文章所传递出来的一些可怕信息,令人警惕。
 
这两篇文章,按作者的说法热度如此之大,可能已经“上达天听”了。这应该是作者所希望的。我朋友圈里一位曾经与我有过工作关系的人士,在转发“后周时代”一文时说道:我期望并预言习获诺贝尔和平奖。这样的愿望实在是美好。下一步,是不是就要上奏推戴书了?
 
不过我更在意的,还是这类文章对普通受众有可能的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昨夜,我把自己的这一担心发在了朋友圈里,现转贴于此,作为本人的结尾吧:
 
蔡方华最近两篇文章我认为是毒药。这类文章,单看一篇或许毒性并不大,但它们合起来足以令普罗大众慢性中毒,其效果有如冷水煮青蛙。如果我们的媒体全都被那些既得利益者操纵着一直这样“正能量”下去,那么臣民永远无法进化为公民,脂那也必将再一次面临亡国之虞。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话题:



0

推荐

朱达志

朱达志

255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时事评论员 zhudazhi@vip.163.com weibo.com/zhudazhi 微信 zhudazhi028 公号 dlnmzdz

文章